高考前家长的百依百顺、送考时的殷殷叮嘱、出分时的全家狂欢、报志愿时的深思熟虑……高考刚刚过去一个月牛千万,但对于很多人来说,仿佛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。但是对于家长来说,一场无声的战役马上就要展开了。
高考过后孩子们面临着放暑假,而高考后的暑假和以前的每一个都不一样。不一样在哪里呢?从一则热搜就能看出来。
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孩子发的帖子,引发无数网友热议。
帖子的标题是《好崩溃…高考后才知道妈妈连1w块都拿不出来》。
女孩高考后列了个清单,想买手机、衣服、电脑、化妆品、手机壳,总共一万多。她满心期待地向妈妈提出要求,结果妈妈却说家里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,最后只能同意买个手机。
评论区有不少网友批评女孩不懂事,觉得手机壳这种小东西也要买贵品牌,500多块的价格实在太过分。
更让网友震惊的是,有人晒出了母亲的记账本,大家纷纷评论:“家里的实际情况你不清楚吗?”“想要这些东西就去挣钱啊!”
与此同时,另一条热搜也挂上了第一:“7万块的暑假账单,刺痛了多少父母。”
对学生来说,高考一结束,他们的身心都得到了释放,开始渴望一些物质上的东西,比如最新款的手机、好看的衣服等等,这样出门才能有面子。
但是,他们没有经济来源,哪有收入,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父母的钱包,想买的东西只能去找父母要。
有网友说,自己儿子高二时硬是要求买手机,听他说话的语气,明显就是对家长的不满,孩子根本不理解父母的难处。
这个年纪的孩子,很多人对家庭的压力没有什么概念,反而会觉得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。
有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:07年高考时,我爸说如果我考上一本,他就给我1万块钱让我自己支配。结果我考得远远超过了一本线,但那1万块钱根本没给我。不过我并没有责怪他,因为我知道如果有那钱,他肯定会给我。
最后,我花了1800块买了部山寨手机,喇叭超响,待机一个多月,感觉特别酷。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宠着保护得太好,反而缺乏了感恩的心。
牛千万
也有一些父母分享了类似的经历。有位父母说,孩子上高二时也让他们买手机,但孩子的一番话里满是对父母的不满,根本不理解父母的难处。
另一位网友带着点讽刺说:“一万块钱都拿不出来,为什么要生孩子,继承贫困吗?”这两位网友说的很有道理,如果你嫌父母没钱,那就去自己赚!
网上有位妈妈习惯每天记录家庭开销,给全家买100多的羊肉,50块的排骨,给儿子买奶茶25元,面包50元,给女儿买榴莲152元,却从不舍得为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。
没办法,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,很多父母为了养育孩子、照顾家庭,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。而我们好像很有钱,抽着爸爸买不起的烟,用着父母没用过的大牌化妆品。
我们出门打车,整天和朋友吃喝玩乐,看起来很厉害,心情不好就冲父母发脾气,把他们当佣人使唤。
而父亲舍不得花快递费,自己背着行李回家。我们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,嫌弃自己的家庭不够好。
看到这些夸张的购物清单,真让人想起那位走红的“扁担女孩”。她也是刚迈出高考大门的“准大学生”,但她不仅没有攀比,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。她自己挑着行李回家,还早早就计划好暑假去打工赚点钱。
这种自立自强的态度和那些只知道索取的同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这不仅是行为上的差异,更是价值观上的差距。一个懂得感恩、理解父母辛苦的孩子,永远比那些只知道伸手要东西的孩子走得更远。
儿子想要2万块买游戏主机和VR设备,老父亲每月工资6000元,但扣除贷款后,实际上只剩2000元。
女儿列的购物清单里,包括演唱会门票、医美项目、网红餐厅的消费,几乎相当于全家半年的积蓄。
看到朋友圈里同学们晒出的三亚海景、迪士尼烟花,幻想着自己高考后的美好生活。这种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和“自己家现实”的巨大差距,让很多刚成年的孩子感到迷茫。
同学们晒的是环球影城,而我父母却带我去郊区爬山,连门票钱都得精打细算。
那些嫌弃父母的孩子,你到底有什么本事?你有没有想过,为了让你上学,家里已经掏空了所有积蓄。只要你肯回头看看,你父母的衣服有多久没换了,有些甚至已经洗得发白,看不出颜色了。
你有没有想过,为了让你上大学,父母可能还在愁眉苦脸地东拼西凑学费,甚至低声下气地向别人借钱?
你凭什么这么嫌弃自己的父母?
你已经18岁了,高中毕业,成年了吧。你想要什么,应该靠自己去争取,而不是把父母当取款机。
其实,父母供孩子读书真不容易。每天起早贪黑,省吃俭用,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。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,那真是伤透了父母的心。
再说说家庭经济情况。条件好的家庭,给孩子多花点钱可能没什么大问题。但条件一般的家庭呢?如果孩子不体谅,非要这个那个的,父母能不愁死吗?
比如有个家庭,父母都是普通工人,一个月加起来也就几千块。孩子上大学,每个月的生活费要三千,还嫌少。父母为了满足孩子,自己连病都不敢看,真是让人心酸。
还有一个地方,在高考后也很热闹,那就是整容医院。经历了三年高中时光,很多考生在爱美的需求上都被压抑了,现在高考一结束,很多人都想通过改变外貌,重新塑造自己,用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大学校园。
去年高考刚结束两周,西南医院整形外科每天平均有约70名高考生前来咨询,当时已经有超过100名考生体验了整容项目。
“高考后的暑假就该放肆狂欢,享受青春”,这种想法在今天的社会里越来越流行。但是,现实问题也随之而来,这些经过资本包装的“青春仪式”,真的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吗?
如果条件允许,家长肯定不愿让孩子的愿望落空,但问题是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来。孩子们应该理解父母的难处,他们还没开始工作,可能觉得一万元很容易赚到,可等他们真的开始工作后,就能理解父母的辛苦了。
去掉房租、房贷、水电费和日常开销,不欠债就已经很不错了,存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而且,如果孩子们真的想要什么,或者想做什么,完全可以利用假期去打工牛千万,赚的钱自己支配。想买手机就买,想去旅游也能说走就走。上了大学后,寒暑假也能好好玩一玩。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